你所在的位置: ag凯发k8真人娱乐首页> 游遍隆中> 游玩攻略
2017-08-07
天下名胜,举凡有幸访游过的,无不仅得一面之缘,唯独襄阳古隆中是个大大的例外,我竟在那里三易春秋,“游”了近千个晨昏,甚至还大难不死。我想,即使诸葛先生再“孔明”,也不可能料到一千七百多年后,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,会有一位三起三落的伟人敢于挽狂澜于既倒,扭转乾坤的!无疑,作为一名被耽误了十年的“老三届”,我是那场戏剧性变化的受益者。当我被告知可以填报全国所有大学时,倒是还有点自知之明,不大敢去攀高枝。
但是,另一方面,也要恕我说句“儿也嫌母丑”的忤逆之话,在不予考虑的对象中,名列首位的正是我的母校。在人们眼中,她只是个不入流的“高师班”,而且还不知她猫在襄阳的哪个角落,毕业后的前程不过家祖之翻版:一孩子王,一冬烘耳!可是,经过又一场所谓“扩招”的戏剧性变化后,终于未能逃脱如来掌心,档案偏偏就在招生“散集”之前,被这个“高师班”拎将去了!时耶?命耶?
如果不是迫切需要改善生存环境,当年的那个所谓“金榜题名”,我也许就挂“榜”而去了。可是,当母校用近乎哀告求来的交通车,把我们七八级新生从襄樊火车站接到她的怀抱时,我一下惊呆了!
正是深秋叶黄时,古道西风般的苍凉,寒窑瓦舍般的简陋,显见得已是捉襟见肘了,却还要支持“扩招”,将我们这些“弃儿”,不顾一切地收揽怀中。直觉告诉我,今生今世,我遇上了衣衫褴褛的慈母,舐犊情深的亲娘!一股巨大的热浪,裹挟着满腹的悲怆与心酸,直从心底扑向喉头,为母校的深恩大德,我几乎就要落泪了!
心潮未平,迎接新生的老师,回身指着背后一座巍巍大山说,这里就是闻名天下的古隆中,我们现在所站的地方就是卧龙岗,诸葛亮躬耕南阳、刘玄德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。
我又是一惊!这一惊非同小可。
没有想到呵,收留我们的母校,竟享有如此一块风水宝地!这里是中国智慧之神横空出世的地方,是孕育擎天国柱的基地,它曾经为古老的神州升起一颗何等耀眼的明星!它的神秘与传奇无与伦比,不知吸引过海内外多少黄髫皓首,红颜橙珠!羽扇纶巾、仙风道骨的先生,古往今来令多少人为之倾倒啊!那一番隆中对策,指点江山,道破天下,茅塞顿开的又何止刘备之昆仲!……是何公决策母校寻址于这块四海莫不仰慕的神奇之地?这可是兴邦育材的神来之笔啊!试问,母校得天独厚,中国大学谁堪与之比肩?此乃我等生平之大幸也!
我和我的那些手足同窗,哪里等得及安顿,一扔下行李,就迫不及待第一时间飞跑着扑了过去。
古隆中群山环抱,秀美幽静,罗贯中曾云:“山不高而秀雅,水不深而澄清;地不广而平坦;林不大而茂盛。”那远道而来的十七岁琅琊少年,就是在此地“躬耕”“苦读”,为其日后的叱咤风云,整整磨砺了十年。
涉过岗前半月溪,走近山门,迎面一座高大石牌坊。“古隆中”三个遒劲大字镌刻在牌坊上。相传,此牌坊建于清光绪十五年(1889),三门四柱,高约7米,宽9米,坊柱上刻有古代人物故事等图案,生动逼真。牌坊两厢,分别横竖镌刻两副楹联。横联取诸葛亮的“淡泊明志,宁静致远”;竖联则摘自杜工部《蜀相》两句:“三顾频烦天下计,两朝开济老臣心”。
穿过牌坊,行不到二三十米,在山道右侧,便见一片低矮的耕地,此即是先生当年的躬耕之所。起敬之余,你没能听见“相父”那“臣本布衣,躬耕南阳”欲报先帝殊遇的奏陈?那湮濡于《出师表》中疲惫而略显苍老的声音里,几多哀切,几多无奈,几多承诺,几多涕零?又几多忠心,几多深情?令后世诵读者无不为之动容。
走过先生的“躬耕”之地,沿坡而上,便见“武侯祠”、“三顾堂”等一班纪念性建筑,其古朴端庄的风格,恰如先生的为人。
武侯祠是祭奠凭吊之所,位于隆中山腰,是纪念诸葛亮的主体建筑。始建于晋朝,代有修缮,现存为清朝康熙年间修建,1973年又进行了改建。
祠外古树参天,祠内庭院错落。武侯祠共有四进三院,中院有左右廊房,大殿内木匾上雕刻董必武“三顾频烦天下计,一番晤对古今情”的题词。正厅、西厅陈列诸葛亮生平简介,后厅则见尚未完工的孔明塑像。西侧为配殿,有刘关张画像。四个殿堂中挂满了历代名人题写的匾额、诗词和对联等。“诸葛大名垂宇宙,万古灵霄一羽毛”,“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”,武侯祠里尽是深深的敬佩,亦不无怅然若失的惋惜。
三顾堂则是发生三顾茅庐、隆中对的传奇之地,它位于武侯祠南侧,坐落在绿树掩映之中,是专为纪念刘备“三顾茅庐”和诸葛亮“隆中对”而修建起来的,始建于明成化年间,清代曾两次翻修,现存为清光绪年间式样。
三顾堂为一“四合院”建筑,门前悬挂两盏古香古色的宫灯,白底黑字的“三顾堂”匾额,横挂在大门上方。“三顾堂”两旁廊壁上砌嵌数十块石碑,分别刻有隆中全景图、诸葛亮布衣草鞋像、前后《出师表》和《隆中对》图等。厅堂中悬挂的《三顾图》为清代工笔画,端详间,刘玄德问计天下,诸葛亮指点江山的情景如在眼前。人们在敬佩诸葛亮盖世之才的同时,内心更为他那一诺许终身的报效之情所打动:刘备给了诸葛亮什么?年薪十万,还是美人三千?都没有!不过是三顾之举,几句暖心话罢了!可先生偏偏就看重这个,答应了刘备!这一诺,矢志不渝;这一诺,风雨兼程;这一诺,不避艰险;这一诺,夙夜忧叹;这一诺,二十七年生命;这一诺,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!这就是“物美价廉”的中国知识分子!因此,我们能不能说诸葛亮的这一诺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“隆中精神”?
三顾堂门口有三棵参天松柏,相传拴过刘、关、张的马,至今仍绿叶如盖,不仅笑迎四方游客,更见证着诸葛亮的“隆中精神”。
三顾堂背后是“草庐亭”,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,后经多次修葺,亭上“草庐”二字系当代大书法家郭沫若所书。它倚山视谷,环境幽静。亭旁古树缠藤,苔藓如昔,别有一番风光。当年诸葛亮就住在此处。站在草庐门前,人们彷佛能看见求贤若渴的刘备正拱立堂前,耐心地等待诸葛亮午睡醒来呢!
草庐为仿汉建筑,砖木结构,建筑面积463.5平方米,分两个院落,由草堂、客房、卧室、厨房、内走廊等组成,造型古朴典雅,为游人领略“三顾”之情的必到之处。门额上题有“草庐遗址”四字,门两边石柱上刻有一幅对联:“扇摇战月三分鼎,石黯阴云八阵图。”
“草庐亭”旁边是“六角井”。“六角井”位于“三顾堂”和“草庐亭”之间的右侧,据传是当年诸葛亮在隆中的生活用水井。
三顾堂前约100米立有一长条浑圆憨石,镌刻着“抱膝处”三个鲜红大字。这里便是当年先生每自比管仲、乐毅,看云卷云舒,抱膝长吟,欲挂云帆济沧海的地方。
后出三顾堂,攀至半山腰,有一古建筑,名为野云庵,相传也是诸葛亮常落脚的地方。
再往上就到了古隆中山顶。令人没有想到的是,置身其间,你的视野可东吞云梦古泽,南抚茫茫九派,西击巴蜀天险,北望秦岭狼烟,而悠悠汉水就在你的脚下,“三国”胜迹之大观,几乎无不尽在你的眼皮子底下。这种不无意外的惊喜发现,你很可能要问,诸葛亮当年选择此地隐居,是历史的巧合呢,还是上苍的安排?这,恐怕就只能作为一个神秘的“三国猜想”让游人们去研究了
在母校求学的那段时光里,晚餐后共游隆中,是我和年兄卢苇每日必修的功课。那个时候旅游业尚在含苞之中,没有围墙,没有篱笆,人们更没有钻进钱眼里,管理员们一听说是“师专”的学生,没有不大开绿灯的。因此,我们天天得以揖见先生,在那里整整免费饱游了三年!
寒窗不负苦读人,而今,当年的师生,许多教有所成,学有所成,成为专家学者教授的大有人在。采天地之灵气,聚日月之精华,在古隆中的怀抱里,衣衫褴褛的母校精心孕育着,几多艰辛,几多劳顿?又几多春晖,几多深情?虽说早已桃李满天下,可我的母校啊,“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”啊!